活動花絮

第二屆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年會紀實

作者:理事長 陳敏嘉
發表於2025年07月17日

Image(臺灣跨醫合影)

「即使我是一個很乖的跨性別,我還是花了九年,才終於換到正確性別的身分證,在那過去的每天裡我都很痛苦。」

「其實我最擔心的,不是他們拒絕我,而是他們沒有經驗。如果有一天我已經昏迷被送去醫院,已經沒有意識去跟醫師說,我有動過手術,我該怎麼辦? 」~一位跨性別生命的擔憂道出目前面臨的社會及醫療困境。

從現況開始理解

在性別多元仍不被普遍理解的社會中,跨性別族群長期處於醫療邊緣與制度夾縫。自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成立以來,立意朝向建構橫跨臨床、政策與社會的醫學平台的方向努力,希望能串聯專業與經驗。今年(2025年)6月29日,學會首度以「整合與交會-理解的空間」為理念,策劃舉辦全日制的跨科別醫療年會,匯聚精神科、內分泌科、泌尿外科、公共衛生、性別研究學者與社群代表,共同探討跨性別醫療的現況與未來。

醫療層面

從診斷系統演進看醫療與社會視角的轉化

Image(精神科林奕萱醫師)

林奕萱醫師回顧DSM與ICD中性別不安診斷的變遷,指出從「性別認同障礙」到「性別不安」的用語轉換,背後反映的是社會逐漸拋棄病理化框架、邁向尊重個體經驗的努力。她也分享實務中如何與病患溝通、辨識共病精神症狀,並強調精神科醫師於肯認診斷、轉介流程中的關鍵角色。

臺灣本土數據的建立與醫療政策的對話可能

Image(婦產科蘇茗軒醫師)

蘇茗軒醫師提出其進行中的縱貫研究,探討跨性別男性在術後的身心變化與生活品質轉變,涵蓋短期療效與10年以上的長期健康評估。研究目的不僅為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也期盼建構出臺灣首波本土數據,作為未來政策設計的根基。

臨床照護的細緻實踐

Image(新陳代謝科劉妙真醫師)

劉妙真醫師則從多年經驗出發,釐清在臺灣缺乏臨床指引的背景下,如何依個體需求開立性別肯認賀爾蒙,並強調「非一體適用」原則。她也再次指出:TGDNB(跨性別、性別多元、非二元)族群為自殺率最高的群體之一,而穩定且尊重性的賀爾蒙治療對心理健康具有實質助益。

手術實踐與技術革新

Image(泌尿科陳柏諺醫師)

陳柏諺醫師介紹當前性別肯認手術的技術發展與併發症管理,並提及2024年亞洲首例機器人腹膜皮瓣陰道成形術於高雄成功施行。他指出,術式選擇對結果有決定性影響,呼籲建立更完整的術後追蹤體系。

公衛視角下的社群健康

Image(感染科顧文瑋醫師)

顧文瑋醫師針對跨性別與LGBTQ+族群性健康與HIV防治進行現況分析,強調PrEP用藥對跨性別使用者需量身設計。他亦分享焦點團體研究,揭示性少數在醫療溝通與衛教上的盲點與污名。

社會層面

來自當事人的生命見證

Image(熱線劉宇霆主任)

劉宇霆主任以自身換證歷程出發,揭露中南部醫療資訊落差與制度阻礙。他的證言不僅是個人生命的痕跡,也凸顯制度性壓迫。他提到:「我每天的生活都在一個錯誤的身份裡。」在中南部找尋具經驗醫師如同闖關遊戲,突顯醫療資源的不均與資訊不透明。

醫療體系中的人權與制度困境

Image(理事長陳敏嘉醫師)

本會理事長也以自身的觀察,強調跨性別族群面臨的不只是身心落差的焦慮,更長期處在制度的不透明與社會的排拒中。他呼籲以全人照護觀為基礎,整合心理、內分泌、外科與社工等跨領域協作,讓跨性別醫療從被動應對轉為積極回應,醫學學會的核心理念有整合跨性別學術及臨床專業、促進跨性別醫藥平台交流的功能,並以臺灣出發與國際趨勢接軌的願景。

國際政局與知識生產的雙重挑戰

Image(旅外學者羅盤針與陳有靈)

羅盤針與陳有靈學者總結川普執政下美國保守浪潮對全球跨性別醫療的影響。從政策限縮到假學術擴散,連臺灣社群亦深受波及。他們呼籲建立更嚴謹的人文醫學框架,對抗知識誤導與政治壓迫。

醫療產業與實務接軌的起步

Image Image

年會亦首次開放兩家醫療廠商現場參展,為臺灣跨性別醫藥產業帶來合作機會。過去因平台缺乏導致藥物選擇受限,此舉為未來醫療商品開發與引進鋪路。

結語:我們終於一起邁出這一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現場參與熱烈

這次年會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傳遞,也是社群連結、制度改革與文化覺醒的場域。從精神醫學到手術、從個案經驗到政策視野,我們嘗試讓每一條通往肯認的路都更清晰、更可近。這不只是醫學會的一日年會,而是而是一個正在成形的歷史節點。我們將持續搭建專業與人文的橋梁,深化跨性別健康照護在臺灣的根基。

致謝

特別感謝本次年會的每一位講者與與會者,包含:
林奕萱醫師、蘇茗軒醫師、劉妙真醫師、劉宇霆主任、陳柏諺醫師、顧文瑋醫師、羅盤針與陳有靈學者各位籌備幹部、志工夥伴與現場工作人員與會參展之跨性別醫療廠商與支持單位
因為你們的參與與貢獻,才使我們的願景不再只是願景,而是一步步正在實現的未來畫面。

社團法人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 紀錄